暑假期间,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科技助农实践团队走进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市尖山农场,开展了为期45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信息化手段+农艺知识”为核心抓手,紧扣农场生产实际需求,通过技术落地、数据采集与问题攻坚,将专业智慧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助农成效,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实践期间,团队聚焦大豆种植全流程关键环节,用科技为农业生产“精准把脉”。在土壤监测环节,成员们细致安装调试土壤温湿度传感器,依托热电偶和电热电阻原理,实时捕捉土壤水分与温度的动态变化,通过精准的积温计算,为大豆播期选择提供了科学可靠的决策依据;针对土壤肥力管理难题,团队采用五点采样法规范采集土壤样品,在农场现场完成氮、磷、钾等关键营养元素的检测分析,为量身定制变量施肥方案筑牢数据基础。
为系统构建大豆生长数据库,团队专项搭建田间信息采集平台,部署灰度相机、鱼眼相机等专业设备,持续采集大豆株高、茎粗等物理性状及透光率指标;同时,对以两种不同密度种植的10个大豆主栽品种开展光合速率测量,不仅成功筛选出光合能力突出的优良品种,更深入探索出适配不同品种的最优种植密度,为育种研究与栽培技术优化提供了双重数据支撑。此外,团队安装调试的大豆花荚检测装置,可精准统计花数、落花数、成荚数等关键指标,为科学评估产量潜力提供了重要依据。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切实破解了农场生产中的多个实际问题,更有力推动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团队表示,将持续深化实践成果,依托学校在农垦系统的天然优势,深入探索全程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为打造农垦系统现代化农业典范、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屏障贡献青春力量。
(图/文 石磊)
-------------------------------------------------------------------------------------
编辑/赵铁丰
校对/孙海宁
审核/姜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