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发挥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的示范引领作用,帮助同学们明确成长方向、提升综合素养,11月16日,学院在学生公寓1—2号楼连廊举办“榜样的力量——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经验分享会”。本次分享会邀请到22级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张鑫键等4名2024-2025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分别从综合成绩提升、志愿服务实践、奖学金申请、心态保持四个维度分享心得。
综合成绩提升:双课堂协同,筑牢成长根基

22级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张鑫键同学聚焦如何提高综合成绩展开分享,重点解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协同发展路径。谈及第一课堂专业课成绩提升,他提出“三步学习法”:课前要提前梳理章节框架,标注预习疑问;课上紧跟老师思路,针对疑问重点记录,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课后24小时内完成知识复盘,通过思维导图串联知识点,并结合习题巩固薄弱环节。他强调,专业课学习要注重“理解性记忆”,而非机械背诵。
在第二课堂活动参与方面,张鑫键建议同学们“精准选择、深度投入”。“第二课堂不是越多越好,要结合专业方向和兴趣特长筛选活动。”同时,他提醒大家合理平衡第一、二课堂时间,以第一课堂为核心,第二课堂为补充,避免因活动过多影响专业课学习。
志愿服务实践:以行动践初心,用奉献筑品格

23级农业电气化专业的赵明怡同学分享了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的经历与感悟。“志愿服务不仅是奉献,更是自我成长的过程。”她结合参与乡村支教、社区为老服务等活动的经历,讲述了实践中的收获。“在乡村支教时,我教孩子们基础的科学知识,看着他们求知的眼神,我更加理解了‘责任’二字的重量;在为老服务中,我陪老人们聊天解闷、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小难题,体会到了关爱长辈的温暖,也让我对‘奉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她建议同学们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志愿服务类型,“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能实现‘服务+成长’双赢,而公益类活动则能培养社会责任感。”同时,她强调“坚持”的重要性,“志愿服务不是‘打卡式’参与,长期投入一个项目,才能真正深入其中,收获深刻体验。”此外,她还分享了志愿服务时长记录、实践报告撰写等实用技巧,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留存实践成果。
奖学金申请:明晰条件,把握成长契机

24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吴皇琰同学作为低年级获奖代表,详细解读了国家励志奖学金的申请条件及意义。“国家励志奖学金面向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需满足成绩排名、综合测评、家庭经济状况等多项条件。”他结合学院申请要求,逐一说明:“成绩方面,专业排名需在前30%;综合测评要达到良好以上;同时需提交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材料,且无违纪违规记录。”
对于奖学金的意义,吴皇琰认为其不仅是物质奖励,更是“对努力的肯定和成长的鞭策”。“获得奖学金可以更有信心投入学习和生活,也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他鼓励低年级同学提前了解申请条件,“从大一开始规划,既要抓好学习成绩,也要积极参与综合素质提升活动,为后续申请做好准备。”同时,他还分享了申请材料准备的注意事项,证明材料要真实完整,排版清晰。
心态保持:调整自我,从容应对成长挑战

24级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许佳凯同学聚焦“心态保持”,分享了应对学习压力、挫折困境的方法。“大学生活难免会遇到成绩波动、竞赛失利等问题,关键是要学会调整心态。”他提出“积极心理暗示+问题拆解”的应对策略,“当遇到困难时,先告诉自己‘我能行’,避免负面情绪蔓延;然后把大问题拆解成小目标,逐一解决,减少焦虑感。”
他还分享了自己的“情绪疏导小技巧”:“通过运动释放压力,比如跑步、打篮球;和朋友、家人倾诉烦恼,获取情感支持;也可以通过阅读、听音乐转移注意力。”他强调,“心态决定状态,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稳步前行。”同时,他鼓励同学们正视自己的不完美,“不要因一次失败否定自己,要善于从挫折中总结经验,不断成长。”
分享会在热烈的氛围中结束。此次活动通过四位励志榜样的真诚分享,为同学们提供了涵盖学习、实践、申请、心态的全方位成长指引。同学们纷纷表示,将以榜样为激励,明确努力方向,在大学时光中不断提升自我,用奋斗书写精彩青春篇章。未来,学院也将持续搭建榜样分享平台,营造励志向上的学风氛围,助力学子成长成才。
(图/文 石磊)
-------------------------------------------------------------------------------
编辑/赵铁丰
校对/孙海宁
审核/姜玉美
